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是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有效實施監督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為熱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基礎,根據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工作部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工作。
一是構建評估指標體系
以自然資源部《市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技術指南》基本指標為核心,結合馬鞍山市客觀發展實際,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操作導向的原則,在26項基礎指標基礎上,增設了科研、綠色出行、對外交往、文化等35項推薦指標,構建了馬鞍山市“26+35”指標評估體系。
二是扎實基礎資料收集
通過基礎調查、實地踏勘、網絡問卷征集、大數據分析等途徑,共收集了我市2014-2018年度年關于人口、住房、人防、岸線、垃圾處理等70余項基礎數據資料,從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六大維度,對馬鞍山市底線管控、資源利用和設施布局情況進行了系統、科學、公正的監測,建立了現狀基礎資料數據庫,切實做到家底清、基礎實、數據準,為評估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展開現狀分析評價
根據現狀基礎資料數據,結合年度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和第三次國土調查階段性成果,采用空間分析、差異對比、趨勢研判等方法,在底線管控、空間結構和效率、品質宜居等方面,總結出我市在底線管控、糧食安全、文化安全、城鄉融合、綠色生活等“19+31” 項指標完成較好,但也存在水安全、生態保護、共享宜居等方面需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評估從強化安全理念、創新發展、補齊公共服務和安全保障短板等多角度提出了解決對策,最終形成評估報告成果。
日前,我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報告已上報審查,并獲省自然資源廳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