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行業標桿,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充分展現騰飛的中國經濟、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業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專題系列節目對話安徽萬家信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萬家信德養老)的創始人劉學道先生,探討普惠型養老領域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中國廣袤的鄉村土地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子女外出務工而孤守空巢,因醫療資源匱乏而擔憂病痛,因傳統家庭養老觀念而渴望歸屬。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約1.68億,其中近半數面臨養老困境。資源短缺、服務斷層、情感缺失……農村養老已成為一道沉甸甸的民生考題。如何讓農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劉學道,安徽萬家信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2011年,當許多人還在對農村養老市場的困境望而卻步時,劉學道卻毅然決然地躬身入局。他創辦了安徽萬家信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壽縣眾興鎮信德老年公寓為起點,開始了漫長的農村養老服務探索之路。彼時,農村養老服務資源匱乏、專業化程度低、農村老人經濟壓力大等問題日益凸顯,但劉學道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深知,農村養老服務是一片亟待開發的沃土,只要用心耕耘,就一定能收獲希望。
節目現場,劉學道先生向大家介紹了企業的發展現狀。經過13年的發展,萬家信德已經從最初的一家老年公寓,發展成為業務覆蓋淮南、六安、滁州、宿州、阜陽、合肥、池州等7個市,擁有82家轉型養老機構、6家社會化運營養老機構、7個養老服務管理公司、2家救助站,總床位近萬張,入住多達8000人次的規模化養老服務企業。公司致力于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智慧化服務平臺、政府托養等多維度養老服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
在劉學道看來,農村養老服務的難點在于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為此,他帶領團隊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出了兜底性模式、普惠模式和公司性運營的康養旅居模式。兜底性模式主要針對農村特困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普惠模式則面向廣大農村老年人,提供價格實惠、服務優質的養老服務;公司性運營的康養旅居模式則結合農村旅游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等高端養老服務。
除了服務模式的創新,萬家信德養老還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公司堅持以老人為中心,用愛心、孝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打造農村老人理想的家園。在硬件設施方面,公司不斷加大投入,改善養老機構的居住環境,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和生活設施;在軟件服務方面,公司加強員工培訓,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確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周到的照顧。
農村養老服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這些政策的出臺為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然而,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
談及未來的規劃,劉學道表示,面對未來農村養老的新需求,萬家信德養老還有著更為宏大的規劃和思考。2024年,公司成立了全國養老輔具安徽信德生產銷售大市場,實現了養老輔具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實現養老輔具一站式采購,從養老事業延伸至養老產業鏈。這一舉措不僅彌補了養老事業的不足,也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萬家信德養老還計劃與國企合作,利用他們的閑置房屋,共同打造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村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然而,劉學道深知,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離不開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他呼吁更多資源投入農村養老,倡導全社會關注老年群體的需求。同時,他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加入到農村養老服務行業中來,共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劉學道和他的萬家信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和擔當。他們扎根鄉土,探索普惠型養老服務模式,讓農村養老從“難解之題”到“有路可循”。他們的實踐和創新不僅為農村老年人帶來了福音,也為農村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