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正在通過階梯進入站臺
車站工作人員正在耐心地為市民解答問題
嚴密的安檢
結束陰雨綿綿,江城迎來久違的陽光。昨天早上7點56分,隨著K156次列車駛出月臺,老蕪湖站在迎來送往長達23年后,宣告“光榮退休”。
與此同時,蕪湖站嶄新的東站房在千唿萬喚中迎來了首批客人。宏偉壯觀的建筑外形、寬闊敞亮的候車大廳、功能先進的硬件設施、四通八達的交通配套,還有面貌一新的客運人員,無不讓在場乘客眼前一亮,心潮澎湃。
“50后”結伴來體驗新站
家住汀苑小區的胡桂蘭,穿著紅色沖鋒衣,系著綠圍巾,鼻梁上還架了一副咖啡色的墨鏡,絲毫看不出她50多歲的年紀。昨天一早,和她一起出現在蕪湖新火車站的還有五六個年齡相仿的朋友——這一群快樂的“50后”,繞著偌大的候車室直轉圈,不停合影留念,仿佛是前來參觀的游客。
“看報紙說,明年1月,蕪湖站最后一列綠皮車就要停運了。我們這次沒有目的,也不辦事,一是來參觀新站,二是來坐坐這趟車!”胡桂蘭掏出蕪湖到宣城7101次列車的車票,喜滋滋地說。
實際上,蕪湖站的“更新換代”,讓胡桂蘭的家有了不小的變化。記者了解到,胡桂蘭的女兒在上海工作,12年來,孩子和父母過著聚少離多的日子。因為車次少運行時間長,所以每年女兒只逢國慶和春節回來一趟。若碰到夜里的車次,為接孩子,胡桂蘭都是整夜不睡,焦急又辛苦。
如今,新站開門迎客,寧安高鐵開通近在眼前,蕪湖與長三角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高鐵開通后,蕪湖站將有G字頭列車直達上海,最快只需2個小時。“以后,不管女兒回家還是我去看孩子,都更快更舒適了。”想到這,胡桂蘭心里樂開了花。
江城“顏值”在這里升級
靠在候車室的座椅上,就讀土木工程專業的大學生王月明一直仰著頭,似乎對建筑設計很感興趣。他告訴記者,相比老站的狹小昏暗,新站敞亮了許多,“候車室能夠享用大面積的自然光,即節能又舒適。”
從小學至高中,王月明一直都是在蕪湖讀的書。在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中,就有一份對蕪湖火車站改造的期待。“無論寒暑,火車站迎來送往,是一個城市的‘臉’,很多人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他說,蕪湖的水很好,人居環境也越來越好。如今,新火車站完美詮釋了蕪湖作為皖江明珠清新的城市形象,定居這里,已經成為自己未來人生的計劃。
新的站臺開啟新的征程
與新站一同以嶄新面貌示人的還有蕪湖站的行車和客運人員。昨天火車站當班的客運四班的全體工作人員,早上5點多鐘就來到各自的崗位上。一些經歷了蕪湖站三代歷史的老職工盡管不當班,也早早來到這里,見證新舊交替的時刻。
客運員是和乘客關系最密切的崗位,連日來,蕪湖站的客運員不斷地演練作業流程,確保新站“首秀”萬無一失。客運值班員王鈺穎說,相比老站,新站的各項硬件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不管是從人工檢票到自動檢票,還是通過電子綜控對雙語廣播、電子屏幕的專業控制,都科技感十足。
硬件解放了人力,也對人這個“軟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了解,目前蕪湖站客運和行車人員中,“80后90后”的年輕一代已經占到一半以上,他們充滿活力,熱情耐心。如今,他們正獨當一面,以全新的素質和形象,為旅客答疑解惑,不斷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
上午8點14分,7101次列車準時進站。巨大的無雨站臺上,約100名乘客帶著一股新鮮勁,和蕪湖站一道,踏上新的旅程。